2003年,欲创“百亿力帆,百年力帆”的尹明善经常召集力帆的智囊团研究下一步如何发展。因为摩托车工业会受“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摩托车销量就会逐渐变小”经济规律的局限。为了找到企业发展的新起点,力帆集团曾经做过很多尝试,足球、房地产、传媒等等,但尹明善最终敲定,力帆集团的下一步目标,是进入当时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汽车行业。
2003年8月,力帆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后增持到95%),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商标由“北泉牌”改为“力帆牌”。
接下来,力帆便开始在重庆建设轿车生产基地,其所有厂房及生产线均由长春九院(曾为一汽-大众奥迪提供服务)设计,设备采购来自世界各地。
从摩托车一步跨到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办理“准生证”——由于当时的产业政策限制,力帆不仅需要在3年内实现投资20亿元以上,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并实现5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才能进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
2005年9月,尹明善的“造车梦”迎来转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重视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一向以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来争取资源、占领市场的力帆,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将其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
但是从“两轮”变“四轮”,绝非加两个轮胎、两排“沙发”这般容易,而是从技术研发、生产组织、品牌塑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我们的研发队伍不像大厂商那么齐全,在开发新车型过程中,技术问题让我们寝食难安。”尹明善说,力帆造车之初确实闹了不少笑话,如后排沙发非标准化设计导致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仪表灯光倒映在挡风玻璃上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因设计误差导致连方向盘和驾驶座椅都没对齐、需要驾驶员斜着身子开车等。
最为惨痛的教训,要属力帆第一款车型因存在技术缺陷被迫推迟3个月上市,致使企业每天直接损失超过30万元。为攻坚克难,上至企业高管、下至基层员工,工作时间都变成了每周7天、每天24个小时。
据力帆轿车生产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仅车门可靠性测试力帆就做了20万次,相当于以每天开门30次的频率持续了18年,为此前后摔坏了4台车,摔坏的门锁更是不计其数,“一般新车试验只需要6、7辆车,但我们一下子就拿出100辆车来测试,目的就是要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
通过不断研发和技术突破,力帆终于攻克层层阻碍其发展的技术壁垒。2005年3月23日,在德国国际汽车展上,第一代力帆520揭开神秘面纱,并于2006年1月成功上市。
上市后力帆520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先后荣膺2006年中国国民最喜爱的自主品牌车型、2006年中高级轿车最佳动力奖等殊荣。
此后,在尹明善的带领下,力帆相继推出了微型汽车、客车、卡车、工程车等5个序列,集团年产值翻了两番,达到200亿,尹明善被称为“继李书福之后的第二个汽车狂人”。
2006年1月,国家公布的“中国100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上,“力帆LIFAN”商标价值高达21.333亿元,排名第78位,在汽车行业排名第六。力帆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全国汽车行业排名第七。
凭借汽车、摩托车“双线发力”,从2007年开始力帆连续12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09年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评定为100张“国家名片”名单之一。
在汽车的销路上,尹明善再一次将目光瞄准国外。
尹明善认为,国内市场虽然销量增长很快,但因为有合资品牌压着自主品牌,所以自主品牌就只能依靠耐心慢慢发展,切忌急躁。而出口之后,力帆汽车在其他国家市场也是进口车了,出口的利润率比国内还要高。
正因为有这样的前瞻性战略意识,在短短七年时间内,力帆汽车征服了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部分区域市场甚至占据了自主品牌汽车出口80%以上的份额。当国内其他自主品牌车企发展受阻时,力帆汽车在出口上的优异表现,让其依然保持着远领先于我国汽车市场大盘的销量增长率。
2010年11月25日,力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
彼时的尹明善已经72岁。不过,他依然每天开着第一代的“力帆520”上下班。
第四次创业:
70岁进军新能源
2008年,尹明善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在思考力帆的下一个发展方向。这一次,他将目光转到了新能源上。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新能源汽车便是转型的突破口。在传统汽车厂商纷纷试水、数百家造车“新势力”强势加入的情形下,力帆自然也不甘人后。2006年力帆刚生产出的第一款车型不久,就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从新材料、新工艺到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全面发力。
2008年,力帆联手中科院成立“中科力帆”,专门从事电动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0年,推出新能源汽车“力帆620”,以警务车的身份亮相上海世博会。
2012年力帆电动车LF7002CEV,又以续航里程200公里、免充电桩的方式,率先杀进北京市场。
2015年6月,力帆发布“i.BLUE1.0”新能源战略,以“新蓝产品”“深蓝能源”“泛蓝生活”和“蔚蓝金融”四大核心规划,将互联网+、智能汽车、能源互联网整合起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营的全新模式,将汽车制造、能源营运、用车服务有效的融为一体。
在今年8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力帆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体验馆便向大众展示了更高能效、更低排放、更智能化的智能制造蓝图。
未来,力帆将以制造为核心,打造两个全新的品牌,孵化四个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具体而言即打造面向中低端、中高端两个全新的品牌,通过不同的品牌定位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首款智能新能源汽车;孵化四个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为产品做全方位支撑,一是以盼达用车为主的出行服务、二是以移峰能源为载体的能源供给服务、三是涵盖用户从购车到车辆报废全渠道的服务品牌、四是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最终形成出行产品服务、能源供给服务、售后服务再到汽车金融服务的体系,以此来支撑公司从整个制造到销售到服务的链条,实现智能汽车以及智慧出行服务的终极目标。
由于电池、充电等原因,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远没有普及。那么造出的车卖给谁?
在商机的把握上,尹明善的眼光永远都比同行看得更远。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智能汽车兴起,共享经济是新能源汽车迈向实用化的试验田。
2015年,力帆集团创新推出了“盼达用车”这一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因为找准了市场的脉向,盼达用车发展迅速。截止今年9月,盼达用车已在重庆、杭州、成都、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投放20000多辆运营车辆,注册用户数超过400万,出行总人次超过7500万人次,经营规模和质效均位居全国前三强。
今年5月,力帆联合百度公司推出首批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盼达用车,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017年,离80岁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尹明善宣布退休,将接力棒交给了力帆的继任者,停下了他坚持了近40年的创业历程。
回首往事,他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善于把握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创造了别人难以复制的传奇经历,但他却把这一切归功于改革开放。“我们跟国家一样,在浩浩荡荡的长河中,国家艰难,企业就艰难;国家顺畅,企业就顺畅。”2018年8月,退休后的尹明善面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宁可他人负力帆,不可力帆负他人。
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
英雄本无种,创新论成败;富贵岂有根,质量定兴衰。
老板厚道,员工地道,和谐企业,生财有道。
民族工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力帆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创新!创新!创新!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百年力帆,共同打造。
拼价格苟且偷生,拼质量共同富裕。
大浪淘沙,是沙自流,是金自存。
遍地是丰田,到处雅马哈,问问力帆人,要我们干啥?
你为力帆添砖加瓦,力帆为你遮风避雨。
市场竞争最后是文化竞争。
进门提醒:强者生存。
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
获利路有三,垄断我无权,投机我没胆,创新求发展。
质量硬扎,大家都发。勉强要得,人人洗白。
力帆不创名牌,摩托一堆废铁。
力帆的死敌是不争气的力帆。
谁砸力帆的牌子,力帆就砸谁的饭碗。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不抓品种,一穷二白;不抓质量,天诛地灭。质量就是饭碗,用户才是老板。
不苦不累,不是力帆人;不乐不富,谁做力帆人?
坝不夯实,万人遭殃;厂不管严,千人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