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朋友圈都转发了人民日报为重庆点赞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刊发于昨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题为《重庆 智能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报道表示,重庆智能化产业企业达3000多家,收入超过了3500亿元。为助推智能化发展,今年重庆重点研发项目等资金投入,八成以上用于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在报道中,点到了5家重庆企业,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方面,成效突出,包括盼达用车、重庆中科云丛(即云从科技)、重庆海云数据、重庆盟讯电子、重庆渝丰电线电缆。
这些企业,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方面,究竟“牛”在哪里?昨日,重庆晨报记者分别采访了这些企业,为读者揭秘他们的智能化发展的“秘密”。
1.盼达丰富的智能应用 让运营成本持续降低
在人民日报《重庆 智能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报道中,盼达用车是第一个被点赞的重庆企业:“盼达用车智能出行平台的共享汽车,成为国内领先的分时租赁项目。”
“盼达用车的各项运营数据都领跑共享汽车行业。”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钰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盼达用车拥有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350万,规模全国第一。
盼达用车领跑全国的秘诀是什么?
高钰的答案是:大数据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分析用户“个性”
用户数量持续增加
前不久,随着盼达用车在南京、昆明、苏州正式运营,盼达用车的运营城市数量达到了10个。
“我们有近2万辆的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城市运营。”高钰说,盼达用车还将继续拓展国内市场,运营范围将覆盖更多城市。
目前,盼达用车多款全新定制版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上路开跑,这些新能源汽车不仅驾乘更舒适,续航里程也更长。
随着运营城市的增多,盼达用车的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截至目前,盼达用车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350万,规模全国第一。
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用户的用车需求?高钰说,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让盼达更了解每个用户的“个性”。通过大数据分析,盼达用车有超过90%的用户是80后、90后。高钰预测,盼达的用户还会越来越年轻。
盼达用车将充分运用好大数据,不断创新运营模式,让用户用车更方便,不断提升用户的用车兴趣。
智能调度实现“增车不增人”
运营成本持续降低
在很多人看来,运营的车辆增多了,管理的人也会随之增多。然而,在高钰眼中,只用人来管车,管理效率不仅会随着车的增多而降低,运营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10个人也许可以管好100辆车,但是不代表100个人能管理好1000辆车。”高钰说,这是不同的概念。车辆的管理调度不是凭个人经验,而是要靠人工智能。
因此,盼达用车的整体运营和车辆管控都有丰富的智能应用。依托盼达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平台、AI车联网平台、互联网用车平台。“我们要用尽量少的人力,来解决用户用车的所有担心。”高钰说,盼达用车的智能调度平台包括了清洁、事故处理、故障维修、调度、充电等7个维度。可以实时监控每辆车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
盼达用车的智能调度平台实现了“增车不增人”,运营更加高效。在AI赋能的智能调度平台上,盼达用车每个季度的运营成本都在持续降低。
智博会展示“黑科技”
现场体验“一键召唤”
今年5月,盼达用车与百度在两江新区启动“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双方在开放式园区落地共享汽车“一键召唤”功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车找人”的自动驾驶商业试运营项目。
在智博会上,盼达用车将公布自动驾驶商业试运营的阶段性成效。同时,智博会也将成为盼达用车的“秀场”。
高钰透露,盼达用车将在智博会内场和外场分别展示自己的“黑科技”。
内场将以声光电效果,呈现盼达的AI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让参观者直观地认识盼达用车的智能化发展亮点。
在外场,盼达用车将以自动驾驶的体验为主。用户在现场可以体验盼达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一键召唤”盼达自动驾驶汽车,并上车感受“解放双手”的驾驶乐趣。
2.人脸识别市场份额 云从科技全球第一
近日,国际权威调研机构Gen Market Insights发布了《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最大的市场,中国AI独角兽云从科技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报告称,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的速度增长。
而我国是人脸识别技术最大的市场,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预计2023年将达到44.59%,在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9.53%,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等政策的出台。
报告称,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在2017年的收入市场份额占全球所有制造商收入的20.37%。其中,云从科技(即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是12.88%,是人脸识别技术及设备研究制造的领头羊。
短短三年时间
云从科技成为全球“十大”
报告显示,云从科技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于体量庞大的金融、安防、民航等领域。截至2018年7月,包括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总行等全国400多家银行已采用云从科技的产品,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大AI供应商,同时在安防、民航领域也有不俗的战绩。
“29个省级行政区能够看到我们的产品,截至今年3月已协助各地警方抓获2605名嫌疑人。在民航领域,已有54家机场选择公司产品,覆盖75%的枢纽机场……”云从科技相关负责人称。
作为重庆的高科技企业,云从科技是一家2015年才成立的高科技企业,短短3年间,已成为引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佼佼者。不仅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参与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及人脸识别行业标准,承担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项目,还在跨镜追踪(ReID)技术上刷新三项世界纪录,并登上全球十大初创AI公司榜单。
协助巴南试点
建设智能庭院化小区
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云从科技也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和农业银行合作,在重庆设立了刷脸取卡,还在巴南区试点,建设智能庭院化小区。”该负责人称。
据介绍,智能庭院化小区,通过单元智能人脸门禁、庭院化人员管控、智能大数据人员管控,可确认每个居民每天回哪里了,入住哪里,借助人脸门禁,可实现一次辖区所有人员普查,同时方便社区居民进出。而庭院化人员管控,可对陌生人员进入时进行有效提示,并核查陌生人员身份。“当然,对于进出门的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达到有效管控每栋单元楼入住情况,是否有陌生人员入住,是否有常住人员已经搬离等。”该负责人说,目前已经在巴南部分小区试点,“已安装了100多个单元楼的人脸识别门禁。”
加快发展
正布局两个平台一个园区
云从科技透露,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人机视觉交互创新平台,“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希望能够打通整个产业链。”该负责人透露,这一创新平台将研发一个更加专业化的芯片解决方案,集成化程度更高,并优化适配软硬件,让人机视觉交互技术能够推广到更多行业;其次,将进行类脑神经网络等配套软件开发;再次,还将与银行、机场、移动通信等单位合作,以构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真正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
此外,云从科技还计划布局一个创新园区,将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聚合到重庆。同时,联合其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基金,让更多人机视觉交互领域的项目能够快速孵化,3-5年时间达到成熟,形成集群效应。
三大领域产品将亮相智博会
在首届智博会上,云从科技的金融、安防、机场3大领域产品将齐亮相。
智慧金融将展示炬眼智能识别相机、红外双目摄像头、刷脸双屏收银机等。其中刷脸双屏收银机是通过读取身份证照片与现场抓拍持证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验证,判断是否为本人持证。
智能安防将展示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公安人脸识别服务平台、御眼人脸卫士等。其中,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是基于人脸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深入理解公安业务实战需求基础上,全新架构的一套高度整合的实战操作系统。集实时监控、挂图作战、人像检索、布控预警、权限管理于一体,实时掌握目标人物行踪,为图侦、治安、情报等警种提供线索与支持,协助公安快速破案;红外双目人脸识别门禁是应用业界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与红外活体检测技术,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终端,适用于写字楼、机关单位、商业区、居民区、来访身份核查、银行、医院、院校等门禁考勤场景及人员出入管理场所。
智慧交通将展示智慧航显,智慧航显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AI等技术,与旅客所乘坐的航班紧密相连;通过人脸、身份证、登机牌等多种方式查询个人航班信息、机场服务查询、功能区导航、远程服务求助。
3.海云数据发布唇语识别 对中文唇语识别已达70%
看嘴型就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就是重庆海云数据的“唇语识别”技术。目前,海云数据对英文的识别准确率在80%左右,中文准确率为70%。
打破技术局限
不仅能识别英文还能识别中文
落户两江新区的海云数据,在去年就发布了唇语识别技术,而利用这一技术开发的系统,可使机器准确识别唇语。
“自2016年12月以来,海云研究院经过多项技术攻关,结合海云数据业务形态、唇语识别的核心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深度探索,打破了原先只能识别英文的技术局限,开了中文唇语识别模型的研究先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实践评估,中文识别模型准确率已达到70%。”重庆海云数据相关负责人称。
除公共安全领域外,唇语识别还可应用到移动支付、军事情报、残疾人教育等领域。比如在公共安全领域,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为安全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无声视频资料,利用唇语识别技术可以对拍摄到的违法分子的口型进行识别,进而获取有价值的侦查信息。这将是一个巨大的2B市场。
再比如以2C为主的移动支付领域,唇语识别技术也可为支付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在军事情报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远距离获取情报或将成为可能。
布局海外
助推印尼首都打造智慧城市
据海云数据透露,在今年,公司与印尼美加达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按照协议,海云数据未来将入驻美加达新城,同时双方将在智慧安防、人工智能产业聚合及孵化领域展开合作,助推印尼首都雅加达打造智慧城市。美加达新城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东部,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中心。
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在印尼美加达新城全新业态建设中,海云数据将通过自身产品技术优势,就当地生活区、学校、医院、购物中心、银行等不同场景提供针对性的公共安全系统解决方案。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大数据综合应急指挥的实战决策能力的同时,海云数据也将通过自身产业资源、资本优势,引入大量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包括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先进科技和技术的厂商,为当地打造产业聚集和产业生态链。
依托当地政策和环境,海云数据将结合此前运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业创新孵化器的成功经验,与地方政府联手打造以技术孵化为特色,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以科技资本为支撑的崭新平台。
近两年,海云数据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在硅谷已设有海外研发中心,今年在美国、欧洲等地布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项目,行业覆盖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医疗、安保、物流等。
新系统亮相智博会
车上传感器就能完成日常指挥任务
除了唇语识别,海云数据近年来深耕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视分析行业,还有不少其他的“黑科技”。在首届智博会上,海云数据的智航顺、智警、智城、智安等系统都将亮相。
智航顺即是打造机场可视化指挥智能决算平台,助力智慧机场建设。“就是通过运用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融合机场内外的各项数据,对机场整体态势进行实况展现和趋势预测,以提升决策效率,助力完成建设机场‘最强大脑’。”
智安则是建立应急指挥能力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建立自动预警、跨部门协同、过程可控,现场全方位感知的基础上,引入海云应急指挥行业知识图谱,通过云端结合打造一体化的应急指挥实战应用平台。在建立自动预警、跨部门协同、过程可控、现场全方位感知的基础上,引入海云消防行业知识图谱,通过云端结合打造一体化的智慧消防实战应用平台,可有效解决消防灾情看不见、潜在风险无法感知等问题。
4.盟讯的智能化改造 实现作业人员减少30%
在南岸区茶园工业园区,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化改造,产品寿命从5年提升到8年,不良率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减少30%。
13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来到这家企业,探究盟讯科技是如何利用智能科技走在行业前列的。
盟讯科技生产车间里的机械手。
电子产品检测实现智能化
踏入车间,一块硕大的显示屏呈现在记者眼前,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车间内工人作业状态,同时还能实时掌握产品的品质。这是盟讯科技的MES制造执行系统。
在盟讯科技生产车间中间位置,连成一排的“文件柜”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盟讯科技智能制造办副主任杜银娇介绍,这并不是文件柜,而是由盟讯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检测系统,可用于电子产品智能化功能检测。
以往检测成品需要五六个人,如今一台机器就能搞定,而且不容易出错。“电子产品只要进入检测系统,就会自动检测是否合格,并将不合格产品分开放置。原来检测成品需要五六个人,如今一台机器就能搞定,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杜银娇说。
再往车间里面走去,一只机械手正在自动抓取物料,并按照指示和固定程序放在固定位置。和高大上的智能仓库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一旁闲置的开放式货架——这就是盟讯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仓储系统。
杜银娇介绍,过去,工人得把物料放在货架上,通过人工边找边抓取,开放式货架的温度因为不好控制,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损坏。智能仓储的运用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最大化降低人工干预,减少作业的出错几率。
记者注意到,在盟讯科技智能生产车间,无论是生产一线,还是检测系统亦或是仓储设备都将智能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两大智能装备亮相本届智博会
盟讯科技总经理岳相军介绍,之前盟讯科技还只是一家单一生产无线传呼机代加工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一家为世界提供高品质电子科技产品的企业,成为涵盖无线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等四大产业体系于一体的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综合化制造企业。
在岳相军看来,在大数据智能化的发展热潮下,公司勇于摸索智能制造新模式,以全新的理念,采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独立的自动化设备通过集中控制、反馈控制、智能检测等措施,使生产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最高生产效率和最佳质量过程控制。
中国国际首届智能产业博览会即将在重庆召开,盟讯科技作为重庆本土智能化企业,也将参与本届智博会。岳相军透露:“将亮相两个智能化产品,智能仓储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
岳相军还透露,未来盟讯科技还将继续升华现有的智能装备,让智能装备提档升级,“也希望公司的2.0版本的智能装备早日投入使用。”
5.网络神经电缆会“喊痛” 5秒把问题锁定在一米内
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渝丰线缆生产研发基地。
重庆渝丰电线电缆公司总经理曾令果介绍,网络神经电缆历时近2年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可以感知“痛”、感知“热”、感知“断”,一旦出现问题,监控平台可以把问题点锁定在一米之内。
这一智能化的电缆已让公司尝到“甜头“,在市场上很抢手。接下来,从海岛到极寒地区,从新能源汽车到核电装备领域都能广泛应用,这一产品也将亮相本届智博会。
解决行业痛点
研发有感知能力的电缆
网络神经电缆的开发,起于行业的痛点。
2016年8月,江北鸿恩寺公园附近一电缆沟起火,导致主城约3万人用电受影响,最后100多人历时20多小时抢修才恢复供电。这个案例带来的思考是,电缆并不知道自己的负荷有多大,如果能提前预知,故障或许就不会发生;又如,重庆一高速路电缆被盗,导致收费站无法正常运行。100多公里高速,当时找了一天一夜才找到了问题点。渝丰线缆研发团队希望研发全新的线缆产品,解决这类行业痛点。
“我们把电缆与人的血管联系在了一起。” 渝丰公司研发团队介绍,人的血管是有感知能力的,“所以我们要做有感知能力的电缆”。
历时近2年时间,重庆渝丰线缆联合重庆大学共同研制出网络神经电缆,它通过将智能芯片置入电缆,精确感知电缆的实时状况,再运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将芯片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回监控终端。
监控平台5秒把问题点
锁定在一米之内
研发团队介绍,网络神经电缆的神奇之处,在于三大感知功能。这三大感知功能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已敷设电缆位置精确定位,监控平台可在5秒内锁定并反馈问题点,范围可以精确到一米之内。
该电缆首先可以感知“热”。通过对电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连续、精确采集电缆每一个点的运行温度数据,并以温度距离曲线呈现给管理员,使电缆每个点的运行温度可视化,实现全线路温度实时预警。
还可以感知“痛“。通过对电缆本体及外部敷设环境的振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防野蛮施工以及偷盗行为,避免电缆结构遭到破坏,还可实现与警报、摄像头等安防设施的联动。
在感知“断”上,对因电缆爆炸、人为破坏或者自然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线路断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定位,最大程度上减少电力的抢修恢复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由于电缆的感应单元无需额外供电更无需从线路取电,因此即便是发生断路状况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瘫痪,线路的监测定位功能仍能够持续运行。
上个月,深圳地铁施工挖断7条电缆,导致多个片区停电。如果用网络神经电缆,电缆感知之后,24小时运行的监控平台会立即安排人员去现场处理。
正研发充电桩线缆
充电时间缩短一半
在渝丰的研发团队看来,网络神经电缆应用广泛,未来前景广阔。智能电缆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希望把这一产品做大,监控整个城市的地下电缆安全。
目前,网络神经电缆受到了多个行业领域的关注。电力部门考察后表示,该产品的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电力巡检工人的人力资源,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可为电力调度提供参考。
此外,国土部门考察后也表示,该产品可以用于预测自然灾害。比如,其感知“痛”的功能可以预测滑坡等。在军民融合领域,该产品不仅可以用于核电装备,还可以用于边防,电缆既为边防设施供电,又能对边境情况有一定感知能力。
在新能源车充电桩线缆上,目前渝丰线缆正研发缩短充电时间的产品。预计年内将会出成果,力争把充电时间缩短一半左右。
近年来,渝丰线缆在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拿下100余项专利,其中有6项德国、美国专利,22项发明专利。生产出可用70年的“长寿电缆”,比国家标准延寿40年;生产出耐受千度高温的“特种电缆”,符合新国标一级防火要求,获得重庆市重大新产品认定;自带诊断功能的“智能电缆”保障电网安全高效运行。
渝丰线缆也由此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建成了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更与中国北斗、中国航天等军工央企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去年,该企业销售额突破2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占比超过52%。